買房是人生大事,所以非常認真的做了兩年的準備,總算在2024年初把裝潢搞定了。因此想要藉這個機會,分享一下我的裝潢小白經驗。希望大家看過我的經驗談後,能夠少走一些彎路。
下面分為三個大章節,裝潢前期主要重點放在開始裝潢前,如何準備資料以方便跟設計師進行溝通討論。裝潢中期重點放在要開始裝潢時,更多實務的考量還有建議。裝潢後期則為後續家電家具採購建議、智能家居的介紹等等。除了三大章節外還有一個外傳章節,會以更輕鬆的方式來介紹各個想要挑出來題的小主題。
買房是人生大事,所以非常認真的做了兩年的準備,總算在2024年初把裝潢搞定了。因此想要藉這個機會,分享一下我的裝潢小白經驗。希望大家看過我的經驗談後,能夠少走一些彎路。
下面分為三個大章節,裝潢前期主要重點放在開始裝潢前,如何準備資料以方便跟設計師進行溝通討論。裝潢中期重點放在要開始裝潢時,更多實務的考量還有建議。裝潢後期則為後續家電家具採購建議、智能家居的介紹等等。除了三大章節外還有一個外傳章節,會以更輕鬆的方式來介紹各個想要挑出來題的小主題。
買房,裝潢,購買家具。在這個流程中,需要準備大量的現金。但總是當你覺得準備好的時候,就會突然出現意料之外的款項,讓人焦頭爛額。
今天我會提到4項我預期外的開銷,供大家參考。希望大家在進行裝潢的時候,能夠把這些開銷評估進去。
能夠在燈光上幫上設計師的部分其實真的有限,因為這其實需要腦內能建構出裝潢成品,這部分算是設計師的專業。加上不同板材油漆,打上燈光的氛圍都不盡相同,有時候甚至是連設計師都沒辦法肯定完成後的樣子,更不用說身為門外漢的屋主了。
因此這個章節,主要還是講一些燈光的基礎,讓大家在和設計師討論時,可以聽懂設計師的呈述,更好的進行討論。主要分成以下幾點進行分享:
接下來的兩個章節,算是比較進階的內容。因為這部分通常不太需要屋主煩惱,放心交由設計師來操刀,一般來說都不太會有問題。
以下提供的建議,有看的人就當作補充知識,如果跟設計師討論的時候會比較有概念。監工的時候也比較容易看出有什麼需要調整的地方。
今天我們來談一下家電跟家具。這些軟裝類可能不像你們想像的,可以等到裝潢告一段落才能慢慢決定。反之,有一些項目可以盡早有個概念或定案的話,對於後續討論會起到關鍵的作用。
首先,我會使用一張google表單列出所有想的到的家具跟家電,根據預定放置的房間分類。裡面包含我準備帶去的家具,還有預想要添購的家具。
在前兩章節中,我們已經畫出了心目中的平面圖,也通過裝潢APP軟體找到許多幫助自己決定風格的圖素。接著下一步就是將這兩個部分結合起來,製作一版可以供設計師參考的各空間設計構想了。
製作這份設計構想的意義,主要在跟設計師第一次開會的時候,讓設計師能夠瞭解你想要做的風格、房內想要保留的元素、各個細節、知道你們幾口人、有沒有寵物、平常的生活習慣。根據你的需求更輕鬆的跟你溝通,還有進行預算推估。
裝潢風格其實很難被徹底實行,因為人是多變的。如果不止一個人要做決定,那更是如此,通常做到最後都變成混搭風。但沒關係,我覺得認識裝潢風格,為的就只是能夠多了解美感,探究自己究竟喜歡什麼的一個過程。
因此這裡也沒有要很詳細的介紹各風格的差異,而是著重在如何體驗裝潢風格,或者可以把他當作,預先蒐集自己喜歡的裝潢細節來看。
我的一個朋友,他們家在裝潢前,他不僅自己畫了平面圖,還準備了完整的各區域設計概念說明,然後自己找了統包來做。我深受其影響,覺得一生難得一次裝潢,要搞點大的,所以開始研究要怎麼在跟設計師討論前,把這些東西生出來。
繪製平面圖之前
這次的主題想要針對我”自認為”可以幫到設計師的觀點,來介紹一下我做了哪些準備。但我沒辦法保證做了這些事前準備,可以讓我們跟設計師的合作變的更順暢,就請有興趣的人加減觀看。
這篇是個引言,後續我會用6個篇幅來解說:
今天的主題是,如何評估一間空屋要如何裝潢。這件事情其實通常都在看房的時候,就要做一些準備了。如果已經買了之後才發現很多東西是當初沒想清楚,導致裝潢不好做,或者要花多餘的錢來達成目標,那可所謂得不償失。
我會把判斷要點分成3大項目:
有鑑於敝人的記憶力衰退之快,決定盡量把經歷記錄下來,也順便分享給有興趣的人。如果只想看裝潢相關的請從EP1開始喔,謝謝各位~
裝潢在今年1月底正式落幕,身為第一次買房裝潢的新手菜鳥小白,Whatever 雖說做了不少功課,但該踩坑的地方也絕對少不了,經驗值加好加滿。